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 樂活閱讀> 金剛鐘聲讀書會 「禪學與淨土」與禪師相會

樂活閱讀

字級

金剛鐘聲讀書會 「禪學與淨土」與禪師相會

【人間社 王柏貞 新北報導】 2023-06-25
佛光山金光明寺的金剛鐘聲讀書會在23日舉行「禪學與淨土」的禪詩賞析,以十位禪師的作品作為探索的重點,並對其中的詩句進行了理解和感悟。

8名金剛在金光明寺作務後利用時間舉行「禪學與淨土」讀書會,在文中與禪師相會探討。這些禪師包括南梁時期的善慧大士、明代的蓮池禪師、唐代的布袋和尚、龍山禪師和無盡藏比丘,以及宋代的草堂禪師、蘇東坡、古靈禪師、馬祖道一禪師和柴陵郁禪師。

陳義發引述了南朝善慧大士的詩句,呼籲人們從中領悟平等的價值觀。善慧大士通過描述空手持鋤頭、步行騎水牛的形象,寓意超越物質差異。陳義發認為無論身處何地,在喧囂中追求內心的寂靜和寧靜,都能修行並達到陶淵明所描述的「結廬在人境,無車馬喧」的境界。

趙裕隆引用明代蓮池大師的詩句,描繪了趙州禪師在八十歲高齡時依然追求內心平靜而勇敢面對艱辛的旅程。經過四處尋找卻一無所得,深刻體會到自己過去的奔波只是徒勞無功,像是緣木求魚,白白浪費了精力和時間。這個故事以「一句隨他語,千山走衲僧」成為佳話。

戴慶中指出,唐朝布袋和尚是大腹便便、背著布袋的和尚形象,而非彌勒佛。他認為布袋和尚的心境反映在詩中描繪的彌勒佛形象上,因此詩的作者也是布袋和尚。

廖德身引述漳州龍山禪師的詩,表達了悟道超越物質世界的境界。詩中描述了龍山禪師住在三間茅屋中,卻超然自在,神光普照萬境。

戴良安指出,唐朝比丘尼無盡藏寫的「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這首詩是尋找春天卻找不到,芒鞋已經踏破了山嶺。但回到家時,偶然間聞到梅花的香氣,發現春天已經在樹枝上盛放。詩中表達了追求佛法的努力和開悟後的喜悅。

許慶福分享了古靈禪師的詩句:「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鐵故紙,何日出頭時。」這首詩是百詩丈禪師的作品,詩中表達了禪師守著寂靜的空門不願離去,即使投入了世俗之中也顯得愚癡。這樣的思想啟示人們要堅持修行的道路,不計較時間和結果,只專注於內心的成長。

王善淨分享,對宋代文人蘇東坡禪詩的共鳴。詩中描繪了一棵樹在春風中展現南北兩種不同的情況南枝受暖風吹拂,北枝卻感受寒冷。詩中透露出蘇東坡旅途的心境,出現了西行的思念,西方的雲彩和東方的雲彩相映成趣。

鐘聲讀書會帶領人徐富銘分享,宋代草堂禪師的詩句,描述了他在寧靜無窠臼的雲岩山中展現出燦爛的宗風。草堂禪師深信於高深的禪法,以寧靜的心態觀察一切的興衰。雲岩和道吾代表了不同的宗風。

徐富銘以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編輯PPT,引導八位金剛深入禪學和淨土教義。他運用圖片、圖表和文字等方式,將複雜的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和接受的形式,讓金剛以更深入、具體的方式認識禪學和淨土教義。

12345678910第1 / 87頁
追蹤我們